2008/08/17

讓生命有尊嚴善終

讓生命有尊嚴善終

  健保IC卡即將開放加註安寧緩和醫療意願,免除病患不必要的過度醫療急救行為,採取病患自主善終的政策,這對放棄急救意願的普及性而言,可說是有其正面的影響。

  依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」規定,國人可在生前意識清楚時立下意願書,主要是在臨終時選擇自己是否接受心肺復甦或安寧緩和醫療。就醫師而言,不管任何情況都必須竭盡所能救治病人,但在搶救有時必須使用心肺復甦術,可是但有部分只能恢復心跳,未能使病患恢復意識,產生所謂的植物人;其次,若對病危的人施以心肺復甦術,結果往往只會增加病人的痛苦。

  因此,簽署「不施行心肺復甦」意願書,可以使臨終病人可不再受折磨,能自主善終,維持死亡的尊嚴。

  放棄救助生命對一般人而言,是殘酷的行為,但以生命倫理而言,如果在特定的情況下,放棄救助生命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的話,則對生命而言就不違背倫理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在他的名著《存在與時間》定義說:「人是『向死的存在』。」也就是說「人人終必死亡」。我們必須認清死是人生過程的一部分,生和死本是一體,必須以相同的態度對待,有尊嚴的生命就必須有尊嚴的善終。

  中國傳統注重厚葬及慎終追遠,不過隨時空移轉,現代工業社會對處理死亡的方式已機械化,但已故哲學家傅偉勳教授認為:「即使面臨機械化現象,仍要在傳統和現代化間保持適當的平衡,盡量使病患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,能心平氣和且有人性尊嚴地離開人間,這就是死亡的尊嚴。」

  因此健保卡加註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,在某種意義上,可使國人省思死亡的尊嚴,透過對死亡的了解,更懂得珍惜人生,知道生命的意義和責任。佛家教人參透生死大事,要人「大死一番,再活現成」,唯有參透死亡才可能有據實的生活,並承擔與生俱來的痛苦和責任,因此,加註意願書非但有助建立精神生活的價值系統,更有助國人在面對死亡時,展現從容的情懷與態度。

  葉素月

標籤:

1 個意見:

8/17/2008 11:24 下午 , Blogger Decoupage Arts 提到...

  從理論面向探討生命的同時,我願意以較感性的態度來談生和死。人對於死亡的恐懼可以說是對死亡方式的無知而產生莫名的害怕。生老病死的生路歷程,也是造成人對自己如何到達終點之旅產生無盡的想像力,而這想像力可以說就是恐懼的來源。

  然而,俗話說:死可以輕如鴻毛,重於泰山。古時英雄死以赴義所表現的可以說明他們已經對自己,赴死的決心達到明明白白的境界,已至無懼。

  當然,這是個人對死亡用不同態度所面對的差異性。我們也了解,面對生死的抉擇時,有時必須面對的是死亡抉擇時所產生的道德兩難,尤其在是否提早減少病人的痛苦而願意提早結束生命的時刻。

  我不諱言,如果我是期末病人,我將會責無旁貸地答應提早結束生命,為的是不讓親愛的家屬因我而費盡心力而傷心而難過而辛苦。但是,如果是至親的家屬,我是否會放棄救治而提早結束生命,至今尚未給自己答案。我想這也是兩難處了。

  對於人生的形容,已故的佛教大師印順導師說的很貼切很實在很平凡,但我想這也是最真實的人生。他說:「我如一片落葉,在水面上流著,只是隨因源流去。流到盡頭,就會慢慢的沈下去。人的一生,如一個故事,一部小說,到了應有的是已經有了,可能發生的是也發生了,到了沒有什麼可說可寫,在說再寫,如畫蛇添足,那就應該擱筆了‧‧‧‧‧‧。」這樣的人生,很平凡卻超脫。

  如果可以用這樣的態度面對人生,那麼應無了撼來此一遊了。

  香禔

 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